1. 破窗效应是什么?
一个房子如果有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及时修补,时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的被人打破。也许还会有人继续打破门,甚至搬进去捣乱,纵火,一直到把整个房子毁掉。
这就是破窗效应,英文是“Broken Windows Theory”,这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于1982提出。
破窗效应为大众熟知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纽约市长Rudy Giuliani以及警察局长William Bratton将破窗效应成功运用于纽约城市治安管理中,城市犯罪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下面这个视频详细的交代了破窗效应的来龙去脉。
破窗效应在治安、经济学等等方面都有很成功的运用,我就此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破窗效应引发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反思。
2.两个破窗教育的案例
先大家分享两个破窗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案例。
2.1 案例一

小玮是我舅舅的儿子,比我小几岁,他聪明好动,爱动脑子,每次去池塘抓鱼都比我抓的多。但是小玮在学校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学校经常犯事。
我舅妈是一个大嘴巴,逢人便说自己的儿子没出息,爱若事,以后总有一天会被抓去坐牢。据我所知,我的亲戚基本都听她说过类似的话。
结果是小玮真的自暴自弃,若事生非。刚开始是偷人家的菜、偷池塘里面的鱼,后来上了高中就跟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去学校后面的高速公路上抢劫长途司机,最后被抓进去劳教了好几年。
现在我回过来想,舅妈你在暗自庆幸自己的“成功预言”的同时,有没有意识到你就是那个打破第一扇窗户的人?
2.2 案例二

我朋友的邻居特别爱争吵,声音特别大,大到他们在屋里大喊,对面的山谷里都能有回音。
我第一次见到这老两口的时候,他们都已经七十几岁了。
朋友跟我解释说,他们两个人吵架很出名,方圆几个乡的人都知道他们,而且他们的两个儿子、儿媳妇也喜欢吵架,孙子辈中的人大多数易怒,不好相处。
我想,这种坏脾气代代相传,是不是也有人打破了第一扇窗户?
3. 案例分析
破窗效应的根本就是被动选择。
当一个人没有强大的自尊或者说价值观时,他的选择往往容易被周边的事物影响,这就是被动选择。
我小时候也很淘气,语文老师对我很严厉,总是批评我,我也很不喜欢语文老师,以至于我故意不好好学语文,拼命的学数学,结果我语文不及格,数学全班第一。
我成功的向世人证明了语文老师教学水平的“拙劣”,然而我却很不幸的做了一次被动选择。
当我们看到一扇被人打破的窗户,无形中有一股力量会推动我们去破坏另一扇窗户,这也就是一种被动选择。
- 第一个案例,我舅妈的打破了小玮的第一扇窗户,让大家都相信小玮不是一个好孩子,久而久之小玮自己也接受了这个结论,从找到了原谅自己不良行为的理由,最后危害社会。
- 第二案例更具代表性,夫妻关系不好,没有爱,不相互尊重,从而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可以不尊重他人的窗户,结果就是悲剧的重演,乃至更糟糕。
类似的悲剧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这种被动选择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缺乏约束,而这种约束的缺乏来源于独立完整的价值观或者说自尊体系的缺失。
4. 防微杜渐
下面我结合家庭教育问题来分析一下怎么杜绝破窗效应的发生。
第一、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不要做第一个打破窗户的人。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的问题来自于原件而不是复印过程。孩子们的世界观以及基本行为准则绝大多数来自于对父母行为的简单效仿。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把爱传递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懂得去爱别人,爱这个社会,懂得尊重,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样孩子们就有了约束自己行为的标准,从而不会去做危害社会的事情,不会去主动打破第一扇窗。
第二、培养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杜绝被动选择。
自尊体系包括自爱、自信、自我价值观三部分。
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指的是一个人具有稳定的、普世的、符合人类本性的价值观。一旦具有了独立完整的价值观,人们的行为就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就算我们看到了一扇被人打破的玻璃,也不会再去破坏另一扇窗户。
Steven covey说过人的终极自由就是选择。然而人们在收到外部刺激的时候,往往容易放弃选择,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我小时候如果有稳定的价值观,我就不会因为不喜欢语文老师而不好好学习语文,同时小玮也不会因为被人误解而放弃自尊,从而自暴自弃。
这种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来自于父母的爱以及以身作则的教化。
第三、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人修好被打破的窗户。
Alfred Adler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里面说,生命的意义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贡献之上,一旦我们的生命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我们才能实现对自己的超越。
当我们看到了一扇被破坏的窗户的时候,如果能够主动的修复这扇窗户,那么这栋房子的命运就会因为我们而不同,从而我们生命的意义将会被感知。
Alfred Adler说面对人生的三大任务是职业、社会、和性,从而注定我们需要跟他人合作。我们的快乐都是来自于他人的赞许与肯定,所以只有我们为他人贡献的时候才是最快乐的。
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去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我们不但不能去主动或者被动的破坏社会,我们还需要主动的去保护我们的社会,这样我们生命的意义才能得到升华。
5. 写在最后
家庭教育是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们无条件的爱,同时在他们的道德准则上做出必要的指导。
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有稳定的价值观,我想我们就不会去主动破坏任何一扇窗户、同时还回去修复已经被打破的窗户。
如果您喜欢《美国生活指南》发表的文章,请在下方使用邮箱订阅我们的频道,紧跟《美国生活指南》发表的每一篇最新文章!

在美国获得工程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Dr. Nie 创业多年,并且常年从事机器人教育以及STEM教育的相关工作。
目前定居于美国芝加哥,是两个孩子(9岁的Ethan和7岁的Michael)的父亲。作为一个父亲,Dr. Nie 花了大量时间阅读了哲学、儿童教育、以及教育心理学相关的书籍, 擅长儿童教育方面的创作。
Dr. Nie 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他对于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掌握的相关技巧很有心得。Dr. Nie定期撰写原创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文章。同时,各位读者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任何困惑,请在文章末尾留言,Dr. Nie会及时给大家反馈。
Leave a Reply